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欢迎您! 

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法学专业“十四五”建设与发展规划

发布人: 黄晓丽    发布时间: 2023-08-21    浏览次数: 122

    为贯彻落实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《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 目标纲要》《河南省“十四五”教育事业发展规划》《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开启新时代 全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征程的意见》精神,以《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“十四五”事业发展规划(2021—2025)》为引导,结合专业发展实际,现制定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法学专业十四五建设与发展规划

一、基本原则

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,紧紧围绕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主要任务,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,调整人才培养方案,完善课程结构体系,强化实践教学环节,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,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。

、专业现状

法学专业2004年获批招生,在校生规模约700左右,其中四年本科500余人,专升本两年在校生200人。

经过十六年的建设和发展,法学专业已经步入稳定发展阶段。现有专任教师26人,毕业于复旦大学、武汉大学、吉林大学、中国人民政法大学、中南大学、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。其中,副高级以上职称6人,占教师总数的23%,讲师23人,占教师总数的88.5%;博士学位教师8人,占总数的30.8%,硕士学位教师18占教师总数的69.2%。教师团队中60%以上的人具有律师资格,长期兼任律师、仲裁员、法律顾问、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务,积累了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。

三、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

(一)发展思路

1.把握“一”条主线。把握住以改革创新,推进事业发展这条主线。以改革求质量,以质量求发展;以创新求特色,以特色创品牌,以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。

2.坚持“两”个根本。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根本,教学以学生为根本。

3.贯彻“三”个原则。贯彻德育为先,能力为重,全面发展的育人原则。

4.落实“四”个结合。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;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人才需求相结合;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;应用技能培养与立德树人相结合。

5.践行“五”对促进。一是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相互促进(用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,用专业建设促进学科研究与建设)。二是课程设置与基地建设相互促进(根据课程建设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,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促进课程改革与建设)。三是教师队伍与研究平台建设相互促进(根据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开展教师教学科研平台建设,用教师教学科研平台建设促进师资队伍水平提升)。四是日常管理与规章制度建设相互促进(以构建精当管理队伍为基础,以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建设为保障,营造规范管理机制)。五是思想教育与文化建设相互促进(以先进教育理念为引领,以学院文化建设为依托,营造优良育人环境)。

(二)发展目标

构建应用型法学专业教学体系,创设实践教学拓展课,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,加强课外实训力度,依靠人民法院、人民检察院、律援助工作站、法律服务所、律师事务所和司法鉴定中心,丰富社会实践内容,提高法律服务质量,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,同时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和职业教育水平;充分利用地方资源,深化横向合作机制,在交流合作中,积极探索教学改革,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。将法学专业打造为课程体系合理、教学方法灵活、突出法律职业技能教育、具备服务社会能力、教学科研同步发展的特色专业。

建设措施

(一)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,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,构建应用型法学专业教学体系

根据地方基层对法学人才知识、能力和素质的需求,将法学专业课程分为五个群组,五大课程群的比例为2:1:2:1:2为宜,剩余20%为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(设计)。

1.公共基础类课程群: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类课程,英语类课程和计算机类课程。

2.专业基础类课程群:主要包括法学理论类课程,法律史类课程,比较法类课程。

3.学术后备人才类课程群:这是法学专业的核心和关键,主要包括刑法学专题课程,民法学专题课程,法理学专题,法学论文写作类课程。

4.法律职业人才类课程群:主要有法学应用型人才必须掌握的特殊技能课程,如刑事案例分析、民事案例分析、法律文书写作、法律方法等。

5.素质拓展类课程群,此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必要内容,目的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,不求深入但求了解,主要有:文学类课程如中外诗词散文小说鉴赏,艺术修养类课程如音乐艺术作品欣赏,社会公关类课程如社交礼仪、社会心理学等。

(二)开辟专业实践拓展课程

对于专业技能类课程群中专业实践性课程,以案例分析为基础,将分析结果延伸到班级模拟法庭对抗赛、小组控辩对抗赛、模拟法律诊所的形式开展专业拓展课。目前刑法、诉讼法法等开设有不少于8节的实践拓展课。

(三)完善和整合多层次开放式办学资源

1.教学系统开放。让学生通过法律援助、送法下基层、专业实习、模拟法庭等方式了解社会;聘请知名专家、政法实务部门、企事业单位有丰富经验的法官、检察官、警官、律师以及企业家为兼职教师。其中,专业设置、教学改革要征询专业人士的意见,社会实践活动接受司法实务界人士的指导。

2.研究开发中的开放。鼓励教学科研人员面向地方性、实务性问题开展学术研究,积极承担以地方经济发展、社会民生保障、社区和谐稳定等为内容的地方科研课题,注重与地方实务部门共建研发平台或基地,注重培养科研创新意识。

3.社会服务系统开放。将现有的研究平台延伸到地方,积极开展地方立法研究,提出地方立法建议项目,参入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论证或者接受委托起草法规草案,为地方法务部门做法治报告,开展专业培训,鼓励教师到地方人大、政府、企事业单位担任立法顾问或者法律顾问。

(四)遵循法学教育规律,深化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

探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衔接、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双管齐下、技能演练与实战运用齐头并进的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。采取参与式、讨论式、启发式、案例式、诊所式、角色模拟对抗法等综合教学方法。

(五)搭建实习、实训、实践平台,加强课外实训力度

1.加强实验室建设:加强模拟法庭硬件建设,改造灯光电声;加强模拟法庭软件建设,加强法律援助和日常教学常用法律法规数据库建设,建造Jussoft实训平台、装配LETS法学实验教学系统软件。未来五年内建造一个司法鉴定中心和一个律师事务所。

2.加强实习基地建设:在近两、三年内建成法律诊所实验室、模拟法庭3D实训室,积极筹建司法鉴定实验室;积极推进周口县市区法院、检察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。

3.搭建第二课堂活动平台:加强团学组织、兴趣小组等的实践活动平台建设,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专业实践活动作用。每学年的上学期开办“事实发现”、下学期开办“法律发现”的诊所式法律教育培训班,每学期开展法律文书即时写作和辩论赛和课外模拟法庭对抗赛。实现教学活动与课外实践的零距离对接,力争实习、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。

(六)提升教师的教学、实践和科研能力

1.在学院内部建立3-5个有明确研究方向和前沿性可持续研究的学术平台,积极引导教师融入地方学研组织,如周口市法学会、周口市检察学会等,特别是主动融入“周口市战略发展研究院”承担社会治理方面的专项研究。

2.积极培养青年教师、打造教学、实践、科研团队。青年教师除了应当掌握基本的授课技能外,必须熟悉并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,在学生课外实践实训中必须有一技之长,课堂内外采取能者上庸者下的办法,不适应者按年度考核不合格处理。在指导法律援助、带队送法下乡、送法进校园、民事代理、刑事辩护等方面优先派出青年教师。

3.允许在所教学科试点教改,试点成熟的积极推广,鼓励其积极申报教改课题,必要时设立专门教改课题指派专人研究;四是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级、省部级等高层次课题,制定科研奖惩办法,按职称要求发表最低篇数和档次的论文。

(七)丰富法律服务形式

依托法律援助工作站,充分吸纳法学专业志愿者,在大中小学校开展法律咨询、解答、代写法律文书、同时结合送法下乡、送法进校园活动开展法制教育、法制宣传活动。依托法律援助工作站、法律服务所及正在筹建的律师事务所以及计划建立的司法鉴定中心,通过志愿者律师或兼职律师参入民行事代理、刑事辩护、仲裁、司法鉴定等活动,为社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。

(八)提升法律服务质量

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服务平台,并提供智力支援和专业技术服务:依托周口市战略发展研究院,构建“法治与地方经济发展”“三农问题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”等模块的研究平台,将研究成果提供地方党政部门参考。与周口市小微企业合作,开展“互联网+时代网络融资中的P2PB2C平台建设以及众筹、私募股权等活动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,帮助企业合法融资。

(九)成立地方学研组织,开展与地方合作研究:一是在法律专业实习点建设的基础上,加强与地方法务部门的深度合作,互派人员共建专项科研调研团队,积累前期成果,共同申报公检法司系统的年度常规课题,同时承担地方法务部门的横向课题。二是与地方法务部门联合成立“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”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保护中心”“地方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研究中心”“涉法涉诉上访评估中心”等,开展社会稳定和权益保护研究。

五、保障措施

(一)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

1.由学院领导、学科带头人、专业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,负责决策专业建设的重大事宜,亲自主持制定各特色专业的建设发展规划。

2.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必须经过全体教师会议通过,才可以实施执行。

3.专业建设任务根据所担任的课程种类和性质,发挥教研室的作用,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,实行责任分解,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建设。

(二)建立专业建设正常投入机制

根据专业建设的规划,加快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,加大添置、更新教学设备的投入,设立教学改革与研究专项经费,提高教学资料的经费投入。

(三)建立与专业建设配套的管理制度

1.严格学期、学年教师工作量考核工作,将教学、科研和教书育人相结合,进行定量性考评。

2.实行科学化考试管理,健全题库、试卷库,实行教考分离。严格考试过程管理,健全试卷档案,做好试卷质量分析,进一步做好教学文件档案工作。

3.建立健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小组、答辩小组,建立学生毕业论文课题库。学年论文由各课程主讲教师负责指导。继续执行毕业论文写作资料、成绩归档制度。


 

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】  【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】 
Top